近年來,中國糧食連年豐收。有人說糧食增產是化肥“喂”出來的,農殘成了農產品的標志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更關心如何健康飲食。怎么吃才安全?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。如何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?農產品如何做到來源可查,去向可追?農產品溯源無非是產品識別、信息采集、終端查詢三個步驟。
其實真正的難點在于“信息采集”,因為農產品溯源就是要解決消費者的“信任問題”。如果“信息收集”出了問題,如何“取信于人”?
常見的解決方案有:盡可能采用物聯網,盡可能實施過程監控,盡可能實現對人負責。
簡而言之,通過無線通信技術、條形碼技術、RFID技術和人工輸入,可以完整記錄農產品生產過程(生產、加工、檢測、儲存、運輸、銷售)的安全信息,消費者可以通過查詢機、網頁、短信或電話等方式獲取所購產品的安全信息。
加快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,保障產品質量安全,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、經濟產業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。國內外實踐證明,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。實施農產品追溯制度,建設農產品追溯體系,是落實質量監管責任,保障產品質量安全,實現產品從源頭到市場全過程監管的有效措施。
農產品溯源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因此,追溯系統可以根據行業生產過程的特點,為不同行業設定相應的追溯流程,完美匹配不同行業的追溯需求,任何生產行業都可以定制合適的追溯流程。
消費者只需要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。便可查詢產品的溯源信息,查詢記錄將會保留在系統內,一旦產品需要召回就可直接發送信息給消費者,以此來實現定向準確召回。